「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件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件
河南科技学院占地面积是多少?河南科技学院占地面积有2021亩,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师资队伍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科研平台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学科体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科研成就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分为两个校区,新的校区正在建设当中。东湖新老校区的基础设施完善,都为独立卫生间加浴室,空调每个寝室都有,直饮水每层有十个左右,可以不用下楼就接到热水,也有直接饮用的常温水。老校区有三个食堂,其中最好吃的是三食堂,一共三层,麻辣烫,火锅,麻辣香锅,自选菜,大盘鸡,烤鱼应有尽有。水果店,超市,奶茶店,蛋糕房,理发店,复印店也有很多。学校有东西两个湖和两个操场,校园里绿树成荫,春天更是百花齐放。学校的槐花最重要的是河科院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另有单独一层为机房。可以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校园一角
学校占地面积586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

河南科技学院占地面积有2021亩,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师资队伍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科研平台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学科体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科研成就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分为两个校区,新的校区正在建设当中。东湖新老校区的基础设施完善,都为独立卫生间加浴室,空调每个寝室都有,直饮水每层有十个左右,可以不用下楼就接到热水,也有直接饮用的常温水。老校区有三个食堂,其中最好吃的是三食堂,一共三层,麻辣烫,火锅,麻辣香锅,自选菜,大盘鸡,烤鱼应有尽有。水果店,超市,奶茶店,蛋糕房,理发店,复印店也有很多。学校有东西两个湖和两个操场,校园里绿树成荫,春天更是百花齐放。学校的槐花最重要的是河科院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另有单独一层为机房。可以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校园一角
学校占地面积586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分为两个校区,新的校区正在建设当中。东湖新老校区的基础设施完善,都为独立卫生间加浴室,空调每个寝室都有,直饮水每层有十个左右,可以不用下楼就接到热水,也有直接饮用的常温水。老校区有三个食堂,其中最好吃的是三食堂,一共三层,麻辣烫,火锅,麻辣香锅,自选菜,大盘鸡,烤鱼应有尽有。水果店,超市,奶茶店,蛋糕房,理发店,复印店也有很多。学校有东西两个湖和两个操场,校园里绿树成荫,春天更是百花齐放。学校的槐花最重要的是河科院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另有单独一层为机房。可以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校园一角
学校占地面积586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

河南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河南科技学院是属于公办的学校。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当然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专业通常低10-20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正规大学,是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河南科技学院最早是农学类院校,农学相关专业水平比较高,这一点从学校的发展历史、硕士点、国家级特色专业中不难得出结论。但是这类专业叫好不叫座。学校比较受考生追捧的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和工科中的热门专业。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21个教学学院,办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科体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教学建设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个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法。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省级特色专业(13个):农学、园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市场营销、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植物保护 、园林、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园林学、经济管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生物与发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数学欣赏。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基因工程 、肉品工艺学、动物微生物学。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中学生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法、动物医学学科教学法、化学教学法。省级精品课程(16个):遗传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动物病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艺学、蔬菜栽培学、动物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科研机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新乡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现代生物育种河南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7个):畜禽智能化清洁生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资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功能吸附分离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作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与免疫检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小麦高光效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异园艺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业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分子遗传育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源和新兽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昆虫分类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与区域经济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乡市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百农207小麦育种研发团队、智能农业与生产过程控制团队、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科研成就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师资力量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合作交流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教育学等3个本科课程合作项目。2018年,学校申报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

河南科技学院是属于公办的学校。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当然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专业通常低10-20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正规大学,是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河南科技学院最早是农学类院校,农学相关专业水平比较高,这一点从学校的发展历史、硕士点、国家级特色专业中不难得出结论。但是这类专业叫好不叫座。学校比较受考生追捧的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和工科中的热门专业。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21个教学学院,办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科体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教学建设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个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法。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省级特色专业(13个):农学、园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市场营销、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植物保护 、园林、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园林学、经济管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生物与发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数学欣赏。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基因工程 、肉品工艺学、动物微生物学。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中学生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法、动物医学学科教学法、化学教学法。省级精品课程(16个):遗传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动物病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艺学、蔬菜栽培学、动物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科研机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新乡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现代生物育种河南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7个):畜禽智能化清洁生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资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功能吸附分离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作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与免疫检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小麦高光效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异园艺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业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分子遗传育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源和新兽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昆虫分类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与区域经济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乡市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百农207小麦育种研发团队、智能农业与生产过程控制团队、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科研成就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师资力量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合作交流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教育学等3个本科课程合作项目。2018年,学校申报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

河南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10.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10.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代理费用摘要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和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规定,中标人须交纳招标代理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的规定计算),依此标准,可进行上下20%的浮动。招标代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二、招标代理费计算费率1、按本表费率计算的收费为招标代理服务全过程的收费基准价格,单独提供编制招标文件(有标底的含标底)服务的,可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2、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按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例如:某工程招标代理业务中标金额为6000万元,计算招标代理服务收费额如下:100万元x1.0%=1万元(500-100)万元x0.7%=2.8万元(1000-500)x0.55%=2.75万元(5000-1000)x0.35%=14万元(6000-5000)x0.2%=2万元合计收费=1+2.8+2.75+14+2=22.55(万元)三、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按照招标代理业务性质1、各类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道线路敷设、装饰装修等建设以及附带服务的工程招标代理服务收费。2、原材料、产品、设备和固态、液态或气态物体和电力等货物及其附带服务的货物招标代理服务收费。3、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保险等工程和货物以外的服务招标代理服务收费。

摘要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和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规定,中标人须交纳招标代理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的规定计算),依此标准,可进行上下20%的浮动。招标代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二、招标代理费计算费率1、按本表费率计算的收费为招标代理服务全过程的收费基准价格,单独提供编制招标文件(有标底的含标底)服务的,可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2、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按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例如:某工程招标代理业务中标金额为6000万元,计算招标代理服务收费额如下:100万元x1.0%=1万元(500-100)万元x0.7%=2.8万元(1000-500)x0.55%=2.75万元(5000-1000)x0.35%=14万元(6000-5000)x0.2%=2万元合计收费=1+2.8+2.75+14+2=22.55(万元)三、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按照招标代理业务性质1、各类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道线路敷设、装饰装修等建设以及附带服务的工程招标代理服务收费。2、原材料、产品、设备和固态、液态或气态物体和电力等货物及其附带服务的货物招标代理服务收费。3、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保险等工程和货物以外的服务招标代理服务收费。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和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那个比较好两所学院综合实力差不多,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只是特色有所不同,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一、学校荣誉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牵头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隶属于河南省林业厅,是全国创建最早的五所林校之一。二、师资力量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016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5人。校外兼职教师490人。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9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职教专家、河南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等28人,河南省教学团队5个。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截至2016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3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6人,双师型教师228人。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中显示,学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管优秀专家1人,省级职教专家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青年科技专家1人。2009年度,学院有1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有1人获省级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有1人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有6人获省林业厅级优秀教师称号。三、学术研究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成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5年,学校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总数达到244项,其中主持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15项,教研和社会科学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奖项23项,市厅级奖项147项。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截至2016年4月,“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承担重点教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项,主参编教材200余部,在各种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中显示,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2018年高职教育评估自评报告》中显示,学院有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林业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古树名木复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森林康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百度百科——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两所学院综合实力差不多,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只是特色有所不同,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一、学校荣誉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牵头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隶属于河南省林业厅,是全国创建最早的五所林校之一。二、师资力量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016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5人。校外兼职教师490人。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9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职教专家、河南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等28人,河南省教学团队5个。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截至2016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3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6人,双师型教师228人。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中显示,学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管优秀专家1人,省级职教专家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青年科技专家1人。2009年度,学院有1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有1人获省级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有1人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有6人获省林业厅级优秀教师称号。三、学术研究对比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成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5年,学校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总数达到244项,其中主持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15项,教研和社会科学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奖项23项,市厅级奖项147项。2、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截至2016年4月,“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承担重点教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项,主参编教材200余部,在各种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中显示,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在《河南林业职业学院2018年高职教育评估自评报告》中显示,学院有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林业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古树名木复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森林康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百度百科——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